轮胎式起重机作为机动性强、适用范围广的工程机械,其保养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、使用寿命和作业效率。以下是关键保养注意事项,涵盖核心系统和操作规范:
一、动力系统保养
发动机核心维护
燃油与润滑:使用符合标号的清洁燃油(避免杂质堵塞喷油嘴),按手册周期更换机油及滤芯(新机首保需提前),定期检查油位,防止缺油导致拉缸、烧瓦。
冷却系统:每周检查冷却液液位,避免使用纯水(易结垢、腐蚀),每年清洗水箱和散热器(清除油污、灰尘,防止散热不良导致开锅),冬季需更换防冻液(冰点低于当地最低温10℃以上)。
进气与排气:每日清理空气滤清器(尤其粉尘环境),滤芯破损需立即更换(防止沙尘进入发动机加剧磨损);定期检查排气管密封性,避免漏气导致动力下降或废气回流。
启动与运转规范
启动前需检查机油压力、电瓶电量,冬季可预热(怠速3-5分钟)再作业,避免冷机高负荷运转;熄火前需怠速运转2-3分钟(让涡轮增压器充分冷却,若配备),防止过热损坏。
二、行驶与制动系统保养
轮胎与轮轴维护
轮胎检查:每日作业前检查胎压(按载荷调整,空载/满载胎压不同)、胎面磨损(裂纹、鼓包、扎伤需立即更换),定期调换轮胎位置(避免偏磨),存放时需支撑离地(防止长期受压变形)。
轮轴与轴承:定期检查轮毂温度(行驶后过热可能是轴承过紧或缺油),按周期加注润滑脂(避免混用不同型号),紧固轮辋螺栓(对角均匀拧紧,防止松动导致偏磨)。
制动系统关键保养
行车制动:检查刹车片厚度(磨损至极限需更换)、制动液液位与纯度(变质需彻底更换,避免吸水导致沸点下降),定期排空气(防止气阻影响制动效果),确保制动踏板行程正常(过软可能漏油或有空气)。
驻车制动:测试手刹有效性(坡道驻车不溜车),调整拉线松紧度,避免制动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导致失效。
ABS系统(若配备):定期清理传感器探头(防止被泥沙覆盖失灵),故障灯亮起时需及时检修(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)。
三、起重作业系统保养
吊臂与伸缩机构
结构检查:每周检查吊臂有无变形、焊缝开裂(尤其伸缩臂连接处),重点查看应力集中部位(如臂头、油缸支撑点),发现裂纹需停机报修(禁止焊接自行修复,需专业检测)。
伸缩油缸与液压:定期清理油缸活塞杆(避免泥沙划伤密封件),检查液压油泄漏(活塞杆有油膜可能是密封件磨损),按周期更换液压油及滤芯(油液污染会加剧油缸和泵阀磨损),伸缩时确保无卡滞(若有异响需排查导轨润滑或变形)。
钢丝绳与吊钩:每日检查钢丝绳断丝数(超过标准需更换)、润滑情况(定期涂抹专用钢丝绳脂,避免干摩擦),吊钩防脱装置是否完好,钩体有无裂纹、危险断面磨损(超标必须报废)。
液压系统维护
油液管理:液压油需使用指定型号(不同品牌型号不可混用),定期检查油位(低于刻度需补充,避免泵吸空),油箱通气孔需保持畅通(防止负压导致吸油困难)。
泵、阀与管路:检查液压泵、马达有无异响(可能是缺油或磨损),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渗漏(渗漏会导致压力下降,且油液浪费污染环境),安全阀压力需定期校准(防止过载损坏系统)。
四、电气与控制系统保养
电瓶与线路
保持电瓶桩头清洁(氧化物用热水冲洗,涂抹凡士林防腐蚀),检查电量(冬季需重点维护,避免亏电),长期存放需定期充电(每月一次)。
梳理线束固定情况(避免摩擦破损短路),检查灯光、喇叭、警示灯功能(尤其作业警示灯和倒车影像),确保操作室仪表盘显示正常(故障码需及时诊断排除)。
操作机构
检查操纵杆、踏板的灵活性(卡顿需润滑或调整),各控制按钮(如伸缩、变幅、旋转)响应是否准确,限位开关(如吊臂角度、高度限位)是否灵敏(失效易导致超载或碰撞)。
五、日常与定期保养规范
每日例行检查
作业前:围绕设备外观(漏油、变形)、轮胎、制动、钢丝绳、吊钩、液位(油、水)、灯光等快速检查,启动后观察仪表有无异常报警。
作业后:清理设备(尤其轮胎缝隙、吊臂表面的泥沙),将吊臂收回、吊钩落地(避免长期受力),停放于平整坚实场地,拉手刹、垫轮挡。
定期保养周期
按手册执行:50小时(新机首保)、200小时、500小时、1000小时等不同周期,对应更换滤芯、油液、润滑关键部位(如旋转支承、销轴),检测结构件疲劳情况。
长期存放:若停用超过1个月,需放净冷却液(冬季)、润滑所有活动部件、拆卸电瓶单独存放、覆盖防尘罩,每月启动运转1次(防止部件锈蚀卡滞)。
六、安全与应急保养
关键部件禁止代用:如刹车片、钢丝绳、液压油管等安全件,必须使用原厂或认证合格产品(劣质件易导致断裂、失效引发事故)。
故障处理:发现异响、漏油、振动异常等情况,立即停机检查,禁止“带病作业”;维修时需遵循“先断电、卸压”原则(如液压系统需释放压力,避免检修时突然动作伤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