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胎式起重机作为集机械、液压、电气和轮胎行走系统于一体的复杂设备,长期闲置时,各系统易因缺乏运行维护、环境侵蚀等出现性能退化,具体问题如下:
一、轮胎及行走系统故障
轮胎老化与损坏:
轮胎长期承受设备自重,接触地面的部位易因持续受力出现局部变形、龟裂,尤其在阳光直射、高温或潮湿环境下,橡胶会加速老化(表面硬化、失去弹性),甚至出现帘线脱落。若轮胎气压未合理调整(如长期满压或欠压),还可能导致胎侧鼓包或爆胎风险增加。
轮辋与制动系统锈蚀:
轮辋、轮毂螺栓等金属部件暴露在空气中,易因潮湿生锈,导致螺栓卡死、拆卸困难;行车制动(如盘式/鼓式制动器)的摩擦片与制动盘(鼓)长期贴合,可能因锈蚀粘连,造成制动卡滞,再次启动时无法正常松开。
转向系统卡滞:
转向拉杆、球头、液压转向油缸等部件长期不活动,润滑脂干涸后易沾染灰尘,导致转向阻力增大;若液压转向管路内残留液压油,可能因氧化产生杂质,堵塞阀体,造成转向失灵或卡顿。
二、液压系统性能退化
液压油变质与污染:
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长期静置,会因水分侵入(环境潮湿)、氧化反应出现油液乳化、黏度下降,同时内部杂质(如金属碎屑、密封件磨损颗粒)沉积,导致油液污染。启动时,污染的油液会加剧液压泵、阀组的磨损,引发压力不足、动作迟缓等问题。
密封件老化与泄漏:
液压管路接头、油缸活塞杆、阀组等部位的密封件(O型圈、油封等),长期受油液和环境温度影响,会出现硬化、开裂,导致液压油泄漏;若活塞杆暴露在外生锈,还会划伤密封件,进一步加剧泄漏。
液压元件卡滞:
换向阀、溢流阀等阀体内的阀芯,因油液杂质沉积或锈蚀,可能出现卡滞,导致动作无法切换(如吊臂无法伸缩、回转机构失灵);液压泵长期不运转,内部齿轮或柱塞可能因润滑不足发生干磨,启动时产生异响甚至损坏。
三、金属结构件锈蚀与强度下降
主体结构锈蚀:
吊臂、车架、转台等金属结构件,若表面油漆脱落或磕碰损伤,暴露的金属会在潮湿、多雨环境下生锈,从表面锈蚀逐渐发展为深层腐蚀,导致结构壁厚减薄、强度下降。尤其吊臂铰接点、焊缝等应力集中部位,锈蚀可能引发裂纹,威胁吊装安全。
销轴与轴承锈蚀:
吊臂伸缩销轴、回转支承轴承等活动部件,长期缺乏润滑和转动,会因水分侵入生锈,导致配合间隙变小、转动阻力增大,严重时出现“咬死”,无法完成吊臂变幅、回转等动作。
四、电气系统故障
蓄电池亏电与损坏:
蓄电池长期闲置会因自放电导致电量耗尽,极板硫化(表面生成白色硫酸铅结晶),无法正常充电,最终报废。若蓄电池接线柱未清理,还可能因氧化出现接触不良,导致启动电机无法工作。
线路老化与短路:
电气控制柜内的电缆、继电器、接触器等部件,在潮湿环境下易出现端子氧化、绝缘层老化,可能引发接触不良或短路;外部线束(如控制吊臂、操作室的线路)若被老鼠咬噬或摩擦破损,也会导致电路故障。
控制系统失灵:
操作手柄、传感器(如幅度传感器、重量限制器)长期不操作,可能因触点氧化、灰尘堆积而失灵,导致吊装参数显示异常或安全保护功能失效(如超载时无法报警)。
五、吊具与辅助系统问题
吊钩与钢丝绳损坏:
吊钩钩体、滑轮长期暴露在外,易生锈导致钩口变形、滑轮转动卡顿;钢丝绳若未涂抹防护脂,会因锈蚀出现钢丝断裂、股间松散,降低承载能力,存在断裂风险。
润滑系统堵塞:
自动润滑泵、黄油嘴等部件长期不工作,润滑脂会因干涸凝固堵塞管路,导致关键部位(如吊臂铰点、回转支承)无法得到润滑,加剧磨损。
六、安全装置失效
高度限位器、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的机械触发部件(如拨杆、弹簧)可能因锈蚀卡滞,无法正常动作;
警示装置(如警示灯、喇叭)因线路老化或电池亏电,可能出现失灵,影响作业安全警示。
长期闲置的预防建议
为减少上述问题,闲置前需做好:
清洁与防护:彻底清理设备表面油污、灰尘,补涂损坏的油漆,金属裸露部位涂抹防锈油;
轮胎保养:将轮胎气压调整至标准值的80%,用支架将车身顶起使轮胎离地,或定期转动轮胎改变受力点;
液压与电气系统:启动设备运行10-15分钟,更换变质液压油和滤芯,断开总电源,拆除蓄电池并定期充电;
润滑与密封:对所有活动部件加注新润滑脂,密封液压管路接口,操作室、电气柜内放置干燥剂;
定期检查:每月至少启动一次,空载运行各机构10分钟,检查有无卡滞、泄漏,确保各系统灵活。
再次启用前,需全面检查各系统性能,更换老化部件,进行空载和负载试验,确认安全后方可投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