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口固定式吊机(如门座起重机、岸桥、场桥等)长期暴露在潮湿、高盐雾(尤其沿海港口)、多尘及工业废气的环境中,金属结构和部件易发生腐蚀,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运行。针对其腐蚀特点,需采取系统性防腐蚀措施,具体如下:
一、金属结构件的防腐蚀措施
金属结构(起重臂、门架、转台、底座等)是腐蚀重灾区,需从材质选择、表面处理和长效防护三方面入手:
1.材质优化
选用耐候钢:对关键承重结构(如起重臂、门架)采用耐候钢(如考顿钢),其通过形成致密氧化层(patina)自我保护,耐盐雾性能是普通碳钢的3-5倍,尤其适合沿海高湿度环境。
局部采用不锈钢:对易积水、难维护的部位(如连接销轴、螺栓、栏杆扶手),采用304或316不锈钢,避免锈蚀卡死或断裂。
2.表面涂层防护
预处理工艺:
结构件焊接后,先通过喷砂除锈(达到Sa2.5级以上,表面粗糙度50-80μm),彻底清除氧化皮、铁锈和油污,为涂层附着提供良好基底。
对焊缝、转角等应力集中部位,进行圆角处理和二次喷砂,避免涂层在此处因应力开裂。
涂层体系选择:
沿海港口:采用“环氧富锌底漆(干膜厚度80-100μm)+环氧云铁中间漆(100-150μm)+聚氨酯面漆(60-80μm)”体系,总厚度≥250μm。富锌底漆提供阴极保护,中间漆增强屏蔽性,面漆耐紫外线和盐雾(耐盐雾性能≥1000小时)。
内陆港口(粉尘多):可选用“环氧底漆+氯化橡胶面漆”,兼顾耐候性和耐磨性,方便后期局部修补。
定期维护:每1-2年检查涂层,对破损、剥落部位(如碰撞导致的划痕、焊缝锈蚀)进行局部除锈(打磨至St3级)后补涂,确保涂层完整性。
3.阴极保护技术
牺牲阳极法:在水下或潮湿部位(如门架支腿底部、与地面接触的底座),安装锌块或铝阳极,通过阳极优先腐蚀保护钢结构(适用于局部区域,维护成本低)。
外加电流法:对大型结构(如岸桥门架),通过外部电源向结构件施加电流,使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,适用于高腐蚀环境,需定期检测电流参数。
二、液压系统的防腐蚀措施
液压系统(油缸、管路、接头、油箱)因油液进水或外部锈蚀易发生故障,需重点防护:
1.管路与接头防护
材质与涂层:液压管路采用无缝钢管,表面镀锌或镀铬处理,接头选用镀镍或不锈钢材质,减少锈蚀风险。
密封与排水:管路接头采用O型圈(丁腈橡胶或氟橡胶)密封,避免雨水渗入;在管路最低点设置排水阀,定期排放冷凝水(尤其在温差大的环境中)。
2.油缸防护
活塞杆镀层:活塞杆表面采用“镀铬+抛光”处理(铬层厚度≥0.05mm),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;部分高腐蚀环境可采用陶瓷涂层,耐盐雾性能更优。
防尘与润滑:油缸活塞杆加装双唇防尘圈(聚氨酯材质),防止灰尘、盐分附着;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涂抹专用防锈脂,形成隔离层。
3.液压油管理
油液清洁与脱水:使用抗磨液压油(如HM46号),并添加防锈添加剂;定期(每500小时)检测油液水分含量(≤0.1%),超过标准时用油水分离器处理或更换新油。
油箱防护:油箱呼吸口安装干燥过滤器,防止潮湿空气进入;油箱内壁涂覆耐油防锈漆,底部设置排污阀,定期清理油泥和杂质。
三、电气系统的防腐蚀措施
电气部件(控制柜、接线端子、电机、传感器)受潮或接触盐分易短路、失效,需强化密封和绝缘:
1.控制柜与接线防护
密封设计:电气柜采用IP54及以上防护等级(沿海港口需IP65),柜门加装密封条,底部开设排水孔并安装防尘网;柜内安装加热除湿器(湿度≥60%时自动启动),避免凝露。
接线端子处理:端子排选用铜质镀镍材质,接线后涂抹凡士林或专用防潮脂;电缆接头采用防水接头(如PG型),并在进线口填充密封胶泥。
2.电机与传感器防护
电机防护:选用防水防潮电机(防护等级IP55),接线盒内填充绝缘胶;电机外壳涂覆防腐漆,地脚螺栓采用不锈钢材质并涂抹防锈油。
传感器保护:起升高度、幅度等传感器加装防护罩(防盐雾、防碰撞),线缆采用屏蔽线并穿镀锌管保护,接口处用防水胶带密封。
四、日常维护与管理措施
定期清洁与检查
每日:用高压水枪(避开电气部件)冲洗设备表面盐分、粉尘,重点清理结构件缝隙、液压油缸底部等易积污部位。
每周:检查涂层破损、密封件老化情况,对裸露金属部件(如销轴)涂抹防锈脂;测试电气柜湿度,清理过滤器。
每月:检测液压油水分、酸碱度(pH值7-9),检查牺牲阳极损耗情况(损耗超过50%时更换)。
环境适应性调整
沿海港口:在吊机迎风面加装挡盐板,减少盐雾直接侵蚀;雨季前对关键部件(如转台、臂架铰点)进行全面除锈补漆。
多雨地区:优化设备排水结构(如在门架横梁开设导流槽),避免积水长期浸泡金属表面。
防腐记录与评估
建立设备腐蚀档案,记录涂层厚度、阳极损耗、油液检测等数据,每半年评估腐蚀速率,针对性调整防护措施(如缩短补漆周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