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口固定式吊机(如岸桥、门座起重机、集装箱吊等)的部件具有体积庞大、重量大(可达数十至数百吨)、结构精密且多为异形件(如起重臂、塔身、回转支承、减速器、液压油缸等)的特点,运输过程中需严格把控安全、防护及合规性,避免部件损坏或运输事故。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运输前的准备与规划
部件拆解与参数确认
按设计要求拆解超大型部件(如起重臂分段、塔身节段),确保单段尺寸和重量符合运输工具的承载及道路/水路限界标准(如公路运输单轴载重≤10吨,宽度≤2.5米,超限需提前办理《超限运输许可证》)。
记录关键参数:每个部件的重量、重心位置、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、吊点位置(需与部件设计图纸一致,禁止随意焊接吊耳),并标注“重心点”“禁止倒置”等标识。
运输工具选型
根据部件特性选择工具:
超大型结构件(如整段起重臂、门架):优先选用低平板半挂车(带液压升降功能,可降低装载高度)、铁路平板车(适合长距离、大重量)或驳船/浮吊(水路运输,适合沿海港口间转运)。
精密部件(如减速器、液压阀组):选用封闭式集装箱或厢式货车,避免淋雨、粉尘污染。
细长件(如拉杆、油缸):选用带专用支架的凹形平板车,防止运输中弯曲变形。
路线勘察与许可办理
公路运输:提前勘察路线,避开限高(≤4.5米)、限宽(≤3米)、限重路段,确认桥梁、涵洞的承载能力;跨省市运输需向交管部门申请超限许可,明确通行时间(通常为夜间)和护送方案(必要时警车开道)。
水路运输:确认港口泊位、航道水深,避开恶劣天气(台风、暴雨),提前与海事部门协调通航许可。
二、部件防护与固定
表面与精密部位防护
金属结构件(如起重臂、塔身):清理表面油污、锈迹,对未涂漆的焊接处、销轴孔涂抹防锈漆或凡士林,并用塑料膜+防雨布包裹;关键连接孔(如销轴孔)加装橡胶堵头,防止泥沙进入。
精密部件:
液压油缸:活塞杆缩回缸内,外露部分涂抹防锈油后套保护套,接口用专用堵头密封(防止液压油泄漏或杂质进入)。
减速器、电机:输出轴加装防护盖,接线口用防水堵头密封,整体用木箱包装(内部垫防震泡沫)。
电气柜、传感器:密封接口,放置干燥剂,采用防潮木箱包装,标注“怕潮”“轻放”。
装载与固定规范
重心对齐:部件重心需与运输工具承载中心重合,避免偏载(偏载量≤5%),可用水平仪校准水平度,倾斜角度≤3°。
固定方式:
大型结构件:用高强度钢丝绳(或链条)+紧线器固定,与车身接触部位垫橡胶板(避免磨损漆面),每侧至少设置2个固定点,紧固力需能抵抗急刹车(加速度≥0.5g)产生的惯性力。
中小型部件:用螺栓直接固定在车厢预埋孔上,或用专用夹具夹紧,确保无横向/纵向滑动。
超限警示:超宽部件两侧加装警示灯和反光条,超长部件尾部悬挂“超长”标识牌。
三、运输过程监控与应急
全程监控与检查
安排专业押运人员(熟悉部件特性),每2小时检查一次固定装置(钢丝绳是否松动、链条是否断裂)、防护层(防雨布是否破损)及部件状态(有无变形、漏油)。
公路运输时,通过GPS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速度(超限车辆限速≤40km/h);水路运输时,关注船体倾斜度(≤5°)和天气变化。
应急处理
配备备用工具:如备用钢丝绳、紧线器、防雨布、扳手、灭火器等。
若发现部件松动或防护破损,立即停车(或锚泊)处理,禁止带病运输;遇突发恶劣天气(如暴雨、大风),就近停靠避险。
四、卸车与交接验收
卸车操作规范
卸车场地需平整坚实,承载力≥部件重量的1.5倍,必要时铺设钢板或路基箱。
选用匹配的起重设备(如汽车吊、履带吊),起重量≥部件重量的1.2倍,吊点严格按部件设计图纸选择(禁止单点起吊细长件),起吊时缓慢匀速,避免冲击载荷。
交接与验收
对照运输清单核对部件数量、型号,检查外观:结构件有无变形、焊缝是否开裂;精密部件有无碰撞痕迹、密封是否完好;电气元件有无受潮、线路是否破损。
发现问题立即与运输方确认并签署书面记录,明确责任划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