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
轮胎式起重机的保养方法有哪些?

浏览:13次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7-16

    轮胎式起重机(简称“轮胎吊”)是一种以轮胎为行走装置的移动式起重设备,广泛应用于工地、港口、物流等场景。其保养需结合“行走系统(轮胎)、起重系统(吊臂、钢丝绳)、动力系统(发动机、液压)、安全装置”等核心部件的特性,通过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、专项保养三类方式,确保设备性能稳定、延长使用寿命。以下是具体保养方法:

    一、日常保养(每日作业前/后,核心:检查+基础维护)

    日常保养以“快速排查隐患、保持基本状态”为目标,重点关注影响当日作业安全的部件:

    1.外观与行走系统(轮胎是“移动基础”)

    轮胎检查:

    胎压:按说明书标准检查(空载/重载时胎压不同,一般轮胎侧面标注范围),不足时补充(避免胎压过低导致胎侧磨损,过高易爆胎);

    磨损与损伤:查看胎面花纹(深度≥1.6mm,避免打滑)、有无裂纹(老化)、鼓包(内部帘布层损坏,需立即更换)、嵌入石子(及时清理,防止扎破);

    轮毂与螺栓:轮毂有无变形、过热痕迹(作业后触摸,温度异常可能是轴承故障);轮胎螺栓是否松动(用扳手复紧,按对角线顺序)。

    底盘与行走机构:

    检查底盘有无漏油(液压油、机油)、漏水(冷却液),地面油污需追溯源头(如油管接头、发动机油封);

    行走驱动系统(如液压马达、传动轴):作业后听有无异响,查看连接部位螺栓是否松动(如传动轴万向节)。

    2.起重系统核心部件(直接影响起重安全)

    吊臂(伸缩臂/桁架臂):

    伸缩臂:检查臂架有无变形(目视是否平直)、焊缝有无裂纹(重点在臂根、臂梢连接处);伸缩时有无异响(可能是滑块磨损或润滑不足);

    桁架臂(部分轮胎吊):检查杆件有无弯曲、节点螺栓有无松动,若有需立即紧固(避免受力时断裂)。

    钢丝绳与吊钩:

    钢丝绳:每日查看有无断丝(单股断丝数超过规定值——如6×19结构钢丝绳,单节距断丝≥12根需更换)、磨损(直径减少10%以上报废)、跳槽(绳槽是否对齐,有无乱绳);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(覆盖所有绳股,尤其绳芯,防腐蚀);

    吊钩:检查钩体有无裂纹(重点在钩颈、钩尖)、危险断面磨损(厚度减少10%需报废);吊钩转动是否灵活(轴承有无卡阻),防脱棘爪是否有效(避免吊物脱落)。

    3.动力与液压系统(设备“动力源”)

    发动机:

    油液检查:查看机油量(冷车时用机油尺测量,在上下刻度之间)、冷却液液位(膨胀壶液位不低于MIN线)、燃油量(避免油箱见底导致杂质进入);

    启动前:检查电瓶桩头有无松动、腐蚀(腐蚀时用热水冲洗后涂凡士林),皮带松紧度(按压皮带中部,挠度10-15mm为宜,过松易打滑,过紧伤轴承)。

    液压系统:

    液压油:检查液位(油箱油位计,需在工作温度下查看)、油液颜色(正常为淡黄色,发黑或乳化需更换);有无泄漏(油管接头、油缸活塞杆,渗漏处需紧固或更换密封件);

    液压元件:启动后听泵、阀有无异响(如尖锐噪音可能是吸空或堵塞),作业前空载试运转(伸缩、变幅、回转),确认动作平稳无卡顿。

    4.安全装置(“保命装置”必须灵敏)

    检查限位器:起升高度限位(吊钩到顶时能否自动停止)、幅度限位(吊臂伸到最大幅度时是否报警)、力矩限制器(空载试吊,显示是否准确,超载时能否报警并切断动力);

    制动系统:测试行车制动(踩刹车时有无跑偏、异响)、驻车制动(拉手刹后,斜坡30°不溜车);起重制动(吊空钩时,制动后无下滑);

    应急装置:紧急停止按钮(驾驶室内、车身两侧,按下后所有动作立即停止)、喇叭、警示灯是否正常。

    二、定期保养(按作业时长/周期,核心:深度维护+部件更换)

    定期保养需按设备使用频率(如每50小时、200小时、1000小时)或时间(每月、每季度)执行,针对磨损件、油液、易损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:

    1.每50-100小时(短途作业后,侧重“润滑+清洁”)

    润滑保养:按说明书“润滑点分布图”加注润滑脂(黄油),重点部位包括:

    吊臂伸缩缸铰点、变幅缸销轴;

    回转支承滚道(涂抹专用润滑脂,边涂边转动回转,确保均匀);

    钢丝绳(用毛刷蘸钢丝绳专用脂,涂抹所有绳股缝隙);

    行走系统的转向节、传动轴万向节(避免干摩擦导致磨损)。

    清洁与检查:

    清洁空气滤清器(干式滤芯用压缩空气从内向外吹,湿式滤芯更换机油);

    检查液压油箱呼吸器(防止粉尘进入,堵塞时需清理或更换);

    清理散热器(发动机水箱、液压油散热器)表面的灰尘、柳絮(用高压水枪冲洗,避免堵塞导致散热不良)。

    2.每200-500小时(中强度作业后,侧重“油液+磨损件”)

    油液更换与过滤:

    发动机:更换机油及滤芯(首次使用50小时需提前更换,后续按说明书——一般200-500小时),检查机油是否有金属碎屑(若有,可能是发动机内部磨损);

    液压系统:更换液压油滤芯(过滤杂质,避免堵塞油缸、阀组),检查液压油污染度(可用试纸检测,发黑或有颗粒需提前换油);

    变速箱/分动箱:按规定更换齿轮油(检查油液是否乳化——进水会乳化,需排查泄漏)。

    磨损件检查与更换:

    吊臂滑块:检查磨损量(间隙超过3mm需更换,否则吊臂伸缩卡顿);

    制动片/蹄:测量厚度(磨损至原厚度1/3时更换,避免制动失灵);

    密封件:油缸活塞杆有无划痕(若有,需更换防尘圈——防止灰尘进入损坏密封),油管接头密封垫老化时更换。

    3.每1000-2000小时(高强度作业后,侧重“结构+核心部件”)

    金属结构检查:

    吊臂、车架:用放大镜检查焊缝(尤其是吊臂根部、车架与转台连接处)有无裂纹,锈蚀部位用砂纸打磨后补涂防锈漆;

    连接螺栓:高强度螺栓(如吊臂连接、转台固定)按规定扭矩复紧(用扭矩扳手,如M20螺栓扭矩约400-500N・m),松动可能导致结构变形。

    核心部件性能检测:

    发动机:检查缸压(判断活塞环密封性)、喷油嘴工作状态(避免怠速不稳);

    液压泵/马达:测试工作压力(用压力表检测,是否在规定范围——如主泵压力25-30MPa),压力不足可能是泵磨损或泄漏;

    轮胎:全面检查胎体(有无内部损伤,可通过X光检测),使用超过3年或行驶2万公里需评估是否更换(即使磨损不大,橡胶也会老化)。

    三、专项保养(针对特殊环境/部件,核心:针对性防护)

    轮胎吊常处于户外、重载、复杂路面(工地泥泞、港口盐雾),需针对性保养:

    1.恶劣环境下的保养

    盐雾环境(港口、海边):

    每日用淡水冲洗车身(尤其底盘、金属结构,去除盐雾),关键部位(如销轴、螺栓)涂抹防锈脂;

    电气系统(线束接头、控制柜)加装防水套,定期用酒精擦拭接头(防腐蚀氧化)。

    泥泞/粉尘环境(工地):

    作业后清理轮胎花纹内的石子、泥土(避免胎面变形);

    润滑点先清理再注脂(防止粉尘混入润滑脂,加剧磨损);

    空气滤清器缩短更换周期(原500小时改为300小时)。

    2.长期停放保养(超过15天不使用)

    停放前准备:

    停放在平整硬地(避免轮胎长期受压变形),轮胎充气至上限(减少接地面积),或用支架将车身顶起(使轮胎离地);

    放净水箱冷却水(冬季防冻),油箱加满燃油(减少空气进入导致油箱锈蚀);

    吊臂收回至最短,吊钩升至最高,回转至顺风方向,拉好手刹并垫轮挡。

    定期启动:每周启动发动机(怠速10分钟),操作各液压动作(避免油缸、密封件长期静止老化);每月检查电瓶电量(亏电时充电)。

    3.电气系统保养

    检查线束(有无磨损、老化,固定是否牢固),破损处用绝缘胶带包裹或更换;

    控制器、传感器(如力矩限制器传感器)定期校准(每6个月一次),确保数据准确;

    蓄电池:每周检查液位(免维护电池无需),缺水时加蒸馏水(不得加自来水),正负极桩头涂凡士林防腐蚀。

    四、保养注意事项

    按说明书执行:不同品牌(如徐工、三一)、型号的轮胎吊,保养周期和参数(如扭矩、油液型号)可能不同,必须以设备说明书为准(避免用错机油、润滑脂导致部件损坏)。

    使用正品配件:滤芯、密封件、螺栓等需用原厂或认证配件(如液压滤芯用原厂——劣质滤芯过滤效果差,会损坏液压泵)。

    记录与追溯:建立保养台账(记录保养时间、部件、更换内容),便于追溯故障原因(如液压油提前变质,可查看上次换油时间)。


首页 |  关于我们 |  产品展示 |  新闻中心 |  文件下载 |  联系我们 |  荣誉证书 | 
Copyright © 2002-2022无锡沪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YZ    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35074号     xml网站地图   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