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头吊机(如门座式起重机、岸桥、轮胎吊等)作为港口核心装卸设备,长期在高盐雾、高湿度、粉尘多、高频次作业环境中运行,保养时易因环境特性、操作不当或维护疏漏引发问题。以下是保养中的常见问题、成因及针对性解决办法,覆盖机械、电气、结构等核心系统:
一、机械传动系统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
机械传动系统(如齿轮箱、传动轴、轴承、钢丝绳)是吊机“动力传递核心”,保养不当易导致卡顿、异响甚至断裂,影响起重安全。
1.轴承过热或异响(最高频问题)
常见表现:运行时轴承座温度超过60℃(正常≤55℃),伴随“嗡嗡”异响或“卡顿声”;严重时轴承抱死。
成因:
润滑不足或润滑脂失效(盐雾环境中润滑脂易吸潮乳化,丧失润滑性);
轴承内混入粉尘、金属碎屑(码头粉尘多,密封件老化后杂质侵入);
安装时轴承间隙调整不当(过紧导致摩擦加剧,过松导致晃动磨损)。
解决办法:
润滑优化:改用耐盐雾、抗水型润滑脂(如锂基复合润滑脂,滴点≥180℃),缩短润滑周期(普通环境每100小时一次,高盐雾环境每50小时一次);加注前用煤油冲洗轴承座,排出旧脂和杂质。
密封防护:检查轴承密封件(如骨架油封),发现老化、开裂立即更换(选用氟橡胶材质,耐盐雾腐蚀);在轴承座外侧加装防尘盖(如迷宫式防尘罩),阻断粉尘侵入。
间隙校准:用塞尺检查轴承径向间隙(滚动轴承间隙≤0.05mm),过紧时重新调整轴承座定位螺栓,过松则更换轴承(优先选调心轴承,适应微量安装误差)。
2.钢丝绳磨损、锈蚀
常见表现:钢丝绳表面出现断丝、麻芯外露,或局部锈蚀(红锈)导致直径变细;卷筒上钢丝绳排列紊乱,加剧磨损。
成因:
未及时清洁(盐雾、粉尘附着在绳股间隙,形成“磨料”);
润滑不足(仅表面涂油,未渗透至绳股内部);
卷筒、滑轮槽磨损(导致钢丝绳受力不均,局部挤压锈蚀)。
解决办法:
清洁与润滑:每周用高压淡水冲洗钢丝绳(去除盐渍),晾干后用钢丝绳专用防锈脂(含石墨成分,兼具润滑和防锈)喷涂,重点渗透绳股间隙(可使用毛刷蘸脂反复涂刷)。
磨损检测:每月用钢丝绳测径仪检查直径(磨损超过原直径10%立即更换);对卷筒、滑轮槽进行打磨(去除毛刺),必要时更换磨损部件(滑轮槽底直径需与钢丝绳匹配,偏差≤3mm)。
排列校正:调整钢丝绳导向装置(如防跳槽装置),确保卷筒上钢丝绳排列整齐(避免交叉挤压);停机时将钢丝绳收至卷筒,避免长期悬垂暴露在盐雾中。
3.齿轮箱漏油或齿面磨损
常见表现:齿轮箱结合面渗油,油位下降;运行时出现“啮合异响”,拆解后发现齿面有点蚀、剥落。
成因:
密封件老化(盐雾腐蚀导致密封圈硬化);
油液污染(水分、金属碎屑混入,加剧齿面磨损);
啮合间隙不当(安装误差或轴承磨损导致齿轮错位)。
解决办法:
密封修复:更换结合面密封圈(选用耐油、耐盐雾的氟橡胶圈),结合面涂抹密封胶(如硅酮密封胶);检查通气帽(防止内外压力差导致漏油),堵塞时疏通或更换。
油液管理:每3个月检测油液(水分含量≤0.1%,杂质颗粒度≤NAS8级),超标时更换齿轮油(选极压齿轮油,如CKD220号,适应重载荷);定期清洗油滤器(每半年一次)。
啮合调整:通过百分表测量齿轮啮合间隙(直齿轮侧隙0.15-0.3mm),调整轴承座位置校准;对轻微点蚀的齿面,用细砂纸打磨(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裂纹扩展)。
二、金属结构件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
金属结构(门架、起重臂、拉杆)是吊机“骨架”,锈蚀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,存在倾覆风险。
1.焊接部位、角落锈蚀(最易忽视)
常见表现:焊缝边缘出现“线状锈迹”,门架角落、拉杆连接处锈蚀成片,漆膜剥落。
成因:
焊缝表面未做防腐处理(焊渣、飞溅残留,漆膜无法附着);
角落积水(雨水、海水滞留,未及时清理);
漆膜破损后未及时修补(盐雾从破损处侵入,形成“锈蚀扩散”)。
解决办法:
焊缝预处理:保养时用角磨机打磨焊缝(去除焊渣、飞溅),露出金属本色后涂刷无机富锌底漆(锌含量≥80%),再补涂与原漆同型号的面漆(如聚氨酯面漆)。
排水优化:对门架底部、起重臂凹槽等易积水部位,钻孔(直径10mm)排水;加装导流板(如不锈钢板),将雨水引至远离结构件的方向。
破损修补:发现漆膜破损(面积≥10cm²)立即处理:用砂纸打磨至无锈迹→涂底漆(干膜厚度≥40μm)→涂面漆(干膜厚度≥60μm),确保修补处与原漆膜平滑过渡。
2.高强度螺栓松动、锈蚀
常见表现:螺栓头部、螺母出现锈蚀,扳手无法拧动;连接部位因螺栓松动产生异响,甚至出现间隙。
成因:
未涂防锈剂(螺栓暴露在盐雾中);
预紧力不足(振动导致松动,水汽侵入螺纹间隙);
选用普通螺栓(未用高强度防腐螺栓)。
解决办法:
防锈与紧固:每月对螺栓涂抹螺纹防锈脂(如钼基润滑脂),用扭矩扳手按规定预紧力复紧(如8.8级螺栓,预紧力按规格查表,如M20螺栓预紧力≥300N・m);锈蚀严重的螺栓需更换(优先选达克罗涂层螺栓,耐盐雾500小时以上)。
防松措施:在螺母下方加装防松垫片(如齿形垫片),或涂抹螺纹锁固胶(中等强度,可拆卸);关键部位(如起重臂连接)采用“双螺母”防松(先拧主螺母,再拧副螺母,间距2-3mm)。
三、电气系统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
电气系统(控制柜、电机、传感器)受盐雾、潮湿影响,易出现短路、接触不良。
1.控制柜内部受潮、粉尘堆积
常见表现:接触器触点氧化(发黑),导致吸合不良;线路板出现铜绿,引发控制信号紊乱。
成因:
柜门密封不严(盐雾、潮湿空气侵入);
未定期清洁(粉尘与潮气混合形成“导电层”);
无除湿装置(高湿度环境中柜内凝露)。
解决办法:
密封与除湿:更换柜门密封条(硅橡胶材质),加装温湿度控制器(湿度≥60%时自动启动加热除湿器);控制柜底部开设透气孔(加装防尘网),形成空气对流。
清洁与维护:每季度用压缩空气(干燥、无油)吹扫柜内粉尘;用细砂纸打磨接触器触点(去除氧化层),涂抹导电膏(防止再次氧化);线路接头用热缩管密封(隔绝潮气)。
2.电机绝缘下降、轴承锈蚀
常见表现:电机运行时发热加剧(绝缘电阻下降),轴承异响;严重时电机烧毁。
成因:
电机端盖密封不良(盐雾侵入绕组);
轴承润滑脂失效(高温+盐雾导致油脂乳化);
未定期检测绝缘(受潮后绝缘电阻≤0.5MΩ)。
解决办法:
密封与润滑:更换电机端盖密封圈(氟橡胶材质),接线盒使用防水接头;轴承润滑脂更换为耐高低温、抗水型(如聚脲脂),每运行200小时补充一次(注油量为轴承腔的1/2-2/3)。
绝缘检测:每月用摇表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定子绕组对地≥1MΩ),低于标准时用热风烘干(温度≤80℃,避免损伤绝缘层);长期停用电机需每月通电1次(空载运行30分钟,利用自身热量驱潮)。
四、保养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
安全优先:
保养前必须停机、断电、挂“禁止启动”警示牌;高空作业(如起重臂顶部)需系安全带,使用绝缘工具(防止触电);清洗部件时避免用水直接冲洗电气柜、电机(可用湿布擦拭外壳)。
环境适配:
沿海码头(高盐雾)需缩短保养周期(如润滑周期减半、每月增加一次防锈检查);雨季重点检查排水、除湿装置;冬季(低温)需提前更换低温液压油、齿轮油(避免粘度升高导致动力不足)。
记录与追溯:
建立保养台账,记录各部件状态(如轴承温度、钢丝绳磨损量)、更换的备件型号及时间;对反复出现的问题(如某部位持续漏油),需追溯根源(如设计缺陷,反馈厂家整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