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胎式起重机作为兼具起重作业和公路行驶功能的工程机械,其存放需兼顾机械性能保护、结构稳定性及安全防护,尤其需应对停放期间的环境影响(如潮湿、腐蚀、外力碰撞)。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存放环境选择
场地要求
优先选择平整、硬化的室内仓库或封闭式场地,避免露天存放(防止雨水、阳光直射、粉尘堆积)。若需露天存放,需搭建防雨防晒棚(棚顶高度不低于设备最高点1.5米,确保通风)。
地面需坚实(承载能力满足设备自重,避免沉降),可铺设碎石或钢板加固,长期存放需在轮胎下方垫木质或橡胶垫块(避免轮胎长期受压变形)。
远离腐蚀性环境(如化工区、海边盐雾区),若无法避免,需增加防腐措施(如喷涂防锈剂、覆盖防腐蚀罩)。
空间与安全距离
设备周围预留至少1.5米通道,避免与其他设备、墙体、立柱等硬物紧邻(防止碰撞),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杂物、易燃易爆品。
多台设备并排存放时,间距不小于2米,大型设备(起重量≥50吨)间距需增至3米以上,方便检查和应急处理。
二、设备停放前的预处理
整体清洁与检查
彻底清理设备表面油污、泥土、混凝土等杂物,重点清理轮胎花纹内的石子(避免长期挤压损伤胎体)、底盘缝隙中的残留物(防止腐蚀)。
检查结构件(吊臂、车架、支腿)有无裂纹、变形,液压管路有无渗漏,电气系统有无裸露线头,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后再存放。
关键系统处理
动力系统:
发动机:停机前怠速运转5-10分钟,确保机油充分回流;放净油箱内的燃油(长期存放)或添加燃油稳定剂(短期存放),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;关闭油箱开关,拆除蓄电池负极(防止亏电),蓄电池单独存放于干燥处(每月补充充电一次)。
变速箱、分动箱:检查油位,补充或更换齿轮油,确保通气孔通畅。
液压系统:
操作各动作(吊臂伸缩、变幅、支腿收放),使液压油缸活塞杆全部收回(减少外露面积,降低锈蚀风险);释放液压系统残余压力,检查液压油位,若存放超过3个月,需更换液压油和滤芯。
对油缸活塞杆、外露液压接头涂抹防锈脂,用塑料膜包裹保护。
起重系统:
吊臂完全收回,吊钩升至最高位置(避免钢丝绳长期受力),钢丝绳涂抹专用防锈润滑脂,若钢丝绳磨损严重,需更换后再存放。
卷筒、滑轮组清理干净后,覆盖防潮布;制动器松开(长期存放),避免制动片粘连。
行驶系统:
轮胎胎压调整至标准值的1.2倍(防止长期停放漏气),若存放超过6个月,需每月转动轮胎1/4圈(避免局部受压老化)。
手刹完全松开,用轮挡固定车轮(防止意外滑动)。
三、存放期间的维护与管理
定期检查
短期存放(1-3个月):每月检查一次:
轮胎胎压、表面有无裂纹;
蓄电池电量(电压低于12V需充电);
设备表面有无锈蚀、漏油,清理灰尘。
长期存放(3个月以上):每2个月全面检查:
结构件锈蚀情况(重点是焊接处、螺栓连接点),对锈蚀部位除锈后补涂防锈漆;
液压系统有无渗漏,重新涂抹外露部件的防锈脂;
电气系统(控制柜、传感器)有无受潮,用吹风机吹扫灰尘。
防护措施
设备整体覆盖透气的防雨防尘罩(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,防止冷凝水积聚),罩子需固定牢固(防止风吹脱落)。
驾驶室关闭门窗,内部放置干燥剂(吸收潮气),座椅、操纵杆等覆盖布套,防止落灰。
露天存放时,需在底盘关键部位(如发动机、液压泵)下方放置接油盘,防止漏油污染地面。
记录与标识
建立存放台账,记录设备型号、存放日期、预处理情况、检查记录及下次维护时间。
在设备明显位置张贴标识,注明“停用存放”“禁止攀爬”“负责人联系方式”,大型设备需在周围设置警示围栏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
冬季存放:若环境温度低于0℃,需放净发动机冷却液(更换为防冻液)、水箱和管路中的积水(防止冻裂);液压油选用低温抗磨型号,确保低温下流动性。
雨季存放:加强仓库通风,放置防潮剂(如氯化钙),检查排水系统(避免场地积水浸泡设备)。
紧急启用:存放设备重新启用前,需全面检查:
各系统油液、电量是否正常;
制动、转向、起重等功能是否灵敏;
试运行30分钟,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