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
轮胎式起重机使用规范有哪些?

浏览:5次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10-13

    轮胎式起重机(简称“轮式起重机”)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移动式起重设备,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与操作标准,以规避设备故障、倾覆、人员伤亡等风险。以下从前期准备、操作规范、安全管理、维护保养四大核心维度,详细梳理其使用规范:

    一、前期准备:确保设备与环境“双达标”

    操作前的检查与准备是安全作业的基础,需覆盖“设备状态、场地条件、人员资质”三大要素,缺一不可。

    1.设备资质与状态检查

    资质核查:确认起重机的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》《定期检验报告》在有效期内,严禁使用未经检验、检验不合格或报废的设备。

    外观与部件检查:

    车身:无明显变形、裂纹,轮胎气压符合说明书要求(空载/满载气压不同,需按工况调整),轮胎磨损不超过安全限值(花纹深度≥1.6mm)。

    起重系统:吊钩无裂纹、磨损(危险截面磨损≤10%),防脱钩装置完好;钢丝绳无断丝(单股断丝数不超过规范,如6×37钢丝绳断丝≤12根/捻距)、锈蚀、变形,润滑充足;卷筒、滑轮无裂纹,轮槽磨损均匀。

    液压系统:液压油位、油质符合要求(无乳化、杂质),管路无泄漏,压力表、液位计显示正常,支腿油缸伸缩灵活、无卡顿。

    电气系统:操作手柄、按钮灵敏,警示灯(红灯)、喇叭、应急停止按钮功能正常,蓄电池电量充足,电缆无破损。

    2.作业场地规划

    场地硬度:作业地面需平整、坚实,承载力满足起重机额定接地比压(通常需≥0.3MPa,松软地面需铺垫钢板、碎石或路基箱,避免支腿下陷)。

    空间环境:

    无障碍物:作业半径内无高压电线(与10kV电线最小安全距离≥3m,35kV≥5m,更高电压需按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》加宽)、建筑物、树木等,避免起重臂碰撞。

    天气条件:严禁在6级及以上大风(风速≥10.8m/s)、暴雨、暴雪、大雾(能见度<100m)等恶劣天气下作业;高温环境(≥40℃)需缩短连续作业时间,低温环境(≤-10℃)需预热液压系统。

    警示区域:在作业半径外设置警示带或警示标志,禁止无关人员、车辆进入“危险区”。

    3.人员资质与交底

    操作人员:必须持有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(项目为“起重机械司机(轮式起重机)”),且熟悉所操作设备的《使用说明书》,严禁无证操作、酒后操作或疲劳作业(连续作业不超过8小时)。

    作业交底:作业前,现场负责人需向操作人员、信号工、司索工明确“作业任务(起重量、起升高度、回转半径)、风险点(如地面下陷、吊物晃动)、应急措施”,并填写《作业交底记录》。

    二、操作规范:严格遵循“工况限制与流程标准”

    轮式起重机的操作需严格按“支腿设置→吊物绑扎→起吊作业→停机收尾”的流程执行,核心是不超载、不违规变幅/回转、控制吊物稳定性。

    1.支腿操作:确保设备“稳固支撑”

    支腿展开:

    起重机需停放在水平地面,先拉手刹,再按“先伸水平支腿、后伸垂直支腿”的顺序操作,确保支腿全伸到位,支腿盘(或垫板)与地面紧密接触,无悬空。

    严禁在斜坡上展开支腿(坡度需≤1°);若场地受限需“单边支腿”(仅部分支腿受力),需确认设备说明书允许该工况,并严格按“单边支腿额定起重量”作业(通常仅为全支腿的50%以下)。

    水平调整:通过垂直支腿调整车身水平度,使用水平仪检查,确保纵向、横向倾斜度均≤0.5°(倾斜过大会导致倾覆风险剧增)。

    2.吊物绑扎与起吊:控制“稳定性与安全性”

    吊物绑扎:

    吊物需使用合格的吊具(钢丝绳、卸扣、吊钩等),绑扎点需选在吊物重心上方或对称位置,避免吊物倾斜、翻转;对于不规则吊物(如预制板、钢结构),需增设“防晃绳”。

    严禁绑扎易燃、易爆、腐蚀性物品(需特殊资质与防护措施);吊物边缘锋利时,需在吊具与吊物间垫软质材料(如橡胶垫),防止钢丝绳磨损。

    起吊前试吊:

    先将吊物起升离地面10-30cm,停顿30秒,检查:支腿是否下陷、吊具是否牢固、制动是否有效,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起升。

    试吊时若发现吊物倾斜,需立即降落调整,严禁在吊物倾斜状态下起升、回转。

    3.作业过程:规避“违规动作”

    载荷控制:严格按《起重机性能表》作业,绝对禁止超载(包括“超起重量、超起升高度、超回转半径”);若作业中需变幅(伸缩起重臂)、回转,需确认变幅/回转后的“实际载荷”仍在额定范围内(变幅时,起重臂伸长会导致额定起重量下降)。

    动作限制:

    起升、变幅、回转动作需“平稳缓慢”,严禁急停、急转,避免吊物产生“晃动惯性”(晃动会增大实际载荷,可能引发倾覆)。

    起重臂仰角需在说明书规定范围内(通常最小仰角≥30°,最大仰角≤80°),严禁“低仰角作业”(仰角过小会导致起重臂受力过大,易折断)。

    严禁“吊物跨越人员或设备”,吊物下方始终保持无人员停留;若需跨越障碍物,吊物底部与障碍物的最小距离≥0.5m。

    应急处理:作业中若出现液压泄漏、制动失效、起重臂异常抖动等故障,需立即停止作业,缓慢降落吊物,切断动力源,严禁带故障作业。

    三、安全管理:强化“现场监督与应急处置”

    安全管理是规范执行的保障,需明确“责任分工”与“应急措施”,避免人为失误导致风险。

    1.现场人员分工

    作业现场需设“总指挥”(通常为现场负责人),协调操作人员、信号工、司索工:

    信号工:需持有《起重信号工证》,使用标准手势或对讲机指挥,信号需清晰、统一,严禁多人同时指挥。

    司索工:负责吊物绑扎、检查吊具,严禁在吊物起升后进入作业半径内。

    操作人员需“眼观六路”:关注信号工指令、吊物状态、周围环境,若发现指挥信号不明确或存在危险,有权拒绝作业。

    2.应急处置预案

    针对“设备倾覆、吊物坠落、人员被困”等突发情况,需提前制定《应急处置预案》,并定期演练:

    倾覆预警:若支腿下陷、车身倾斜,需立即停止作业,缓慢降落吊物,疏散周围人员,使用千斤顶或其他起重机辅助加固,严禁强行调整支腿。

    人员救援:若有人被吊物砸伤或困在设备内,需先切断设备动力,再使用急救设备(如担架、急救箱)救援,并立即拨打120;若发生火灾,需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(严禁用水灭电气或液压火灾)。

    四、维护保养:延长设备寿命,保障性能稳定

    轮式起重机的日常维护是规范使用的重要环节,需按“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、换季保养”执行,核心是“及时发现隐患、保持部件完好”。

    1.日常保养(每次作业前后)

    清洁:清理车身、起重臂、支腿上的杂物、泥土,检查液压管路、电气线路有无破损。

    检查:

    液压油:油位在“上下刻度线之间”,油质无浑浊、异味。

    制动系统:手刹、脚刹制动效果正常,制动液液位符合要求。

    轮胎:气压正常,无扎伤、鼓包,轮毂螺栓紧固。

    润滑:按说明书要求,对钢丝绳、滑轮、回转支承等运动部件涂抹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避免干摩擦。

    2.定期保养(按使用时间或工况)

    短期保养(每50-100小时):更换液压油滤芯,检查起重臂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,测试各操作手柄的灵敏度。

    长期保养(每500-1000小时或每年):

    液压系统:检测液压泵、油缸的密封性能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。

    结构件:检查起重臂、车架的焊缝有无裂纹,若发现裂纹需停机,由专业机构修复并检测合格后再使用。

    电气系统:检查蓄电池电极有无腐蚀,更换老化的电缆、传感器。

    3.换季保养

    冬季:更换低温液压油(如-30℃专用油),检查防冻液液位,对支腿油缸、起重臂涂抹防冻润滑脂,避免冻裂。

    夏季:清理液压油散热器、发动机水箱的灰尘,防止过热;检查轮胎气压,避免高温爆胎。

    核心禁忌:10项绝对禁止行为

    严禁无证操作、酒后操作或疲劳作业;

    严禁超载(包括超起重量、超半径、超高度);

    严禁在6级及以上大风、暴雨、大雾等恶劣天气作业;

    严禁在未展开支腿或支腿未稳固的情况下起吊作业;

    严禁吊物下方站人或吊物跨越人员、设备;

    严禁急停、急转、急变幅,避免吊物晃动;

    严禁起重臂仰角低于说明书规定的最小角度;

    严禁在斜坡上(坡度>1°)作业或调整支腿;

    严禁带故障作业(如液压泄漏、制动失效);

   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吊具(如断丝钢丝绳、裂纹吊钩)。


首页 |  关于我们 |  产品展示 |  新闻中心 |  文件下载 |  联系我们 |  荣誉证书 | 
Copyright © 2002-2022无锡沪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YZ    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35074号     xml网站地图    网站地图